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正文内容

中华糖果一奇――霞浦糖塔

lier8年前 (2017-03-02)民风民俗992

<p>霞浦糖塔可以称得上是中华糖果一奇,已定为宁德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它的产地主要在霞浦县城内。大约在明末清初,由于西方方块糖果传入,一些富有人家将包装漂亮的西方糖果作为喜糖来显示身份。清代精明的霞浦糕饼店老板看到了商机就利用白糖与樟木模子制作糖塔。
<p>糖塔最早的用途是男方送女方的众多聘礼之一。向饼店订制称作“百喜”,受聘下订礼那一天,女家大厅摆上两三张八仙桌,将男方送来的各色聘礼摆上,其中一桌专摆糕、糖、饼之类,一对一尺高的大红糖塔公鸡脖上还挂着红璎络。几大盒子石榴、桃子、花生、神仙人物、小公鸡、狮子、麒麟等小糖塔。主人家将小糖塔分送给来观礼的亲朋、邻里家的小孩。后来大约到了民国时期慢慢变成中秋节外公外婆赠送外孙外孙女的礼品。有人说糖塔是本地人为戚家军备的食糖,虽然体现人民对戚家军的亲情,但不是史实,因为哪怕到明万历年间本地只有砂糖没有白糖,砂糖是无法制作糖塔;而地方史志也没有记载糖塔。
<p>糖塔可以说是爱的结晶,充满着爱护关爱的情谊,中秋节前观看糖塔制作是小孩的一大乐事,它的制作流程是:1.将磨摸具洗净,浸泡在清水中2.凉磨具3.煮糖水4.浇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霞浦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apuba.com/post/123.html

分享给朋友:

“中华糖果一奇――霞浦糖塔” 的相关文章

扶桑来客―空海大师

灵佑在建善寺修行八年,23岁时一走了之,去了江西。那是784年。到唐宣宗时,沩仰宗传入闽地,已经是五、六十年后的事了,灵佑大抵已经坐化。据说宣宗做过和尚。那么,他们俩坐化的时间仅相差六年,灵佑是853年,宣宗是859年。宣宗于大中4年(850年)赐题一匾"大中建善"予建善寺,这匾...

霞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p>“福建瑰宝在宁德,宁德瑰宝在霞浦!”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历法、哲学、文学、医学、建筑、饮食、音乐、绘画、戏曲等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霞浦“非遗”,你知多少?今天小编带你一起大开眼界。<p>NO.1畲族小说歌 ...

三沙闽南语童谣集(精选)

(一)[摇啊摇]摇呀摇,睏呀睏,阿咩咩,迷迷睏,阿兄担土糞,担去陀(那里)?担去岭头顶,歇一睏,沒处睏,甲猪、甲狗做阵睏。 (二)[龙船谣]天顶一点云,海里摆龙船;船头插大旗,船尾插小旗,小旗再插花,金瓠換冬瓜, (三)[火金光]火金光,火老鹞,一鼓酒,三尾鳐,(肴)魚香香,酒红...

霞浦县沙江镇成功举办第二届妈祖文化节

4月20日至22日,沙江镇第二届妈祖文化节在沙江镇竹江成功举办,该活动由竹江村前澳天后宫理事会和后澳天后宫理事会主办,沙江镇人民政府、霞浦县旅游局、竹江村村民委员会、霞浦县艺术摄影协会等单位协办。活动吸引了辖区、邻近游客、外地旅游摄影爱好者近2万人次前来观看。<p>活动现场,节目异彩纷呈...

霞浦三沙――闽东北的“闽南部落”

节前,我们来到了位于闽东北的霞浦县三沙镇,满街的人都说闽南话,是地地道道的闽南腔,我们还听到从店铺和民居飘出闽南语歌曲。 看到我和同事小刘拉着大包小包,三沙人都知道我们是外地人。我到一家小店用闽南话说要买矿泉水时,店主一下没反应过来,我又说了一遍,他疑惑地问我:“你会说闽南话?”“我从厦门来的。”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