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正文内容

渔家走亲

lier4年前 (2020-09-17)民风民俗1172

我的家乡付竹村,依山傍海。村外不远有个小孤岛名叫外屿的,住着200来个渔民。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毛竹,松林里有蘑菇,泥塘里有野藕;有柴火,有野草。海里有鱼虾螺蟹。山是山民的,海也是山民的。渔民可以在退潮时和我们一起捡螺,挖章鱼,围港;涨潮时,山民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渔民们则能用网捕鱼,这是渔民们的天下了!他们把自己获得的海产品,提到村里卖,或换自己所需的柴火啊,粮食啊,油盐酱醋啊什么的。也许是山民们还会酿酒,做年糕,包粽子,烤月饼,对渔民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渔民每年端午节上市的金灿灿的大黄鱼,使山民们馋涎欲滴吧,家乡就有了独特的风俗:渔家走亲。山民和渔民一户对一户结亲。所谓的结亲,不是通婚,而是结为朋友。逢年过节,结亲的渔民们便带着上好的海鲜鱼干走亲,山民就会以礼相待,先是温一壶黄酒,煮几个芋头,和渔民喝酒天南海北神侃。渔民天生的爱喝酒,对他们来说,酒是好东西,喝了御寒,浑身有劲,摇船特快,拉网特顺心。酒酣脸红之时,稻米掺地瓜米的喷喷香松软爽口的饭就做好了。山民吃厌的青菜萝卜,芋头马铃薯,黄豆生姜,对渔民来说,简直就是山中珍品啊。吃饭时,主妇已将回礼收罗妥当。渔民酒足饭饱,打着嗝,挑着青菜萝卜,干豆干笋,黄酒酱油,大米豆腐,乐悠悠颤颠颠地回船了。村口,一双双罗圈腿,在船岸之间摇晃。

每每我家的渔家叔叔来时,我都把大木桶放下,把渔家叔叔的鱼呀,虾姑呀,青蟹呀,倒在桶里,逗它们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吃大黄鱼。大黄鱼每尾三、四斤重,黄灿灿的,怪不得人称“龙王公主”。去鳞,清水煮了,清香飘满屋子。汤,好喝极了,清、甜、香、鲜;肉,一块一块的,香嫩可口,越吃越想吃,舍不得停下!我们弟妹们抢着鱼牙齿,鱼牙齿个个如白玉一般,甚是可爱。到如今,我依然一提起大黄鱼,就齿间生香呢!

渔家叔叔讲的捕捞大黄鱼的景象,太令我神往了。端午节前后,渔民们结对而去,到官井洋捕大黄鱼。官井洋是全国唯一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地。捕鱼时节,千帆竞发,鱼声如雷,人欢鱼跳,一派繁忙丰收景象。听渔家公公讲,螃蟹大如席,章鱼脚海碗一般粗,鲸鱼肚里能演戏!嚯!当然,我爷爷自然给渔家叔叔渔家公公讲葛洪山上葛洪炼丹的传说,蟒蛇的传说。这些也让渔家叔叔渔家公公大开眼界。

每年的正月初二初三,我们的渔家亲戚们,还会成群结对来村中“走莳”。莳,即自制的糯米年糕。因为和山民“走亲”的渔民毕竟不多,大年初一“走莳”正补此不足。有和山民“走亲”的带路,后面跟着一群渔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赤着脚,破衣破裤,弯着腰,摇着罗圈腿。他们挨家挨户,讨的一片半块莳,喜形于色。每到我家,我父母都会把破衣服碎布头,送给他们,我们也很穷啊。见着渔女一双双红肿的双脚在严冬冰冷的泥泞中,面色红润,见到年龄相仿的我们,她们则低头无限的羞涩,像海中的莲花啊。

渔家走亲,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甜美,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苦难,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情怀。

随着改革开放,渔民们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逐渐上岸定居,结束海上吉普赛的生活。他们大力发展海上鱼排养殖,生活逐渐好了起来,走上致富路。外屿的渔民们也迁居到了新渔村――“水升村”,意即水上升起的村庄。“渔家走亲”风俗也就成了历史。虽然那时我们都很穷,但我依然怀念“渔家走亲”淳朴的风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霞浦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puba.com/post/130.html

分享给朋友:

“渔家走亲” 的相关文章

扶桑来客―空海大师

灵佑在建善寺修行八年,23岁时一走了之,去了江西。那是784年。到唐宣宗时,沩仰宗传入闽地,已经是五、六十年后的事了,灵佑大抵已经坐化。据说宣宗做过和尚。那么,他们俩坐化的时间仅相差六年,灵佑是853年,宣宗是859年。宣宗于大中4年(850年)赐题一匾"大中建善"予建善寺,这匾...

牙城方言拾趣

牙城方言主要分霞浦话、平阳话和畲家话三种。霞浦话与福州话一样同属于闽北话闽东方言,按细分可归入以福安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闽东北次方言区;平阳话在浙江省叫福建话,因源出闽南,故属于闽南话;畲家话属于汉藏语系。牙城镇的牙城、前街、洪山、梅花、凤阳等5个村的全部和西门、斗门、渡头、杨家溪等4个村的大部分人口...

半月里村的故事:畲族传统婚礼

中华民族2007-15期《半月里村的故事》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有一个叫半月里的小村庄。这里生活着七十多户人家,他们都是畲族,大多数姓雷。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还有三座老宅和许多明清时期的文物。而今村子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少部分年轻人留在了村子里。雷华香是...

霞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p>“福建瑰宝在宁德,宁德瑰宝在霞浦!”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历法、哲学、文学、医学、建筑、饮食、音乐、绘画、戏曲等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霞浦“非遗”,你知多少?今天小编带你一起大开眼界。<p>NO.1畲族小说歌 ...

中华糖果一奇――霞浦糖塔

<p>霞浦糖塔可以称得上是中华糖果一奇,已定为宁德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它的产地主要在霞浦县城内。大约在明末清初,由于西方方块糖果传入,一些富有人家将包装漂亮的西方糖果作为喜糖来显示身份。清代精明的霞浦糕饼店老板看到了商机就利用白糖与樟木模子制作糖塔。 <p>糖塔最早的用途是男方...

文人笔下的霞浦茶文化

一、   诗中的宋代“禅茶”《资寿寺》   宋、周牧点点晴光滴翠岚,参天松于影毿毿。穿云日阅客千数,汲水时闻僧两三。俗子绕登山勒马,禅心常与月同龛。煮茶汲取盈瓯雪,一味清霜齿颊涵。 《金台寺》   宋、林仰苍藓沿阶走细泉,青松翠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